回忆儿时的放牛乡村生活

我是农村的,七零后,什么农活都干过,小的时候放牛,大点插秧。那时候也分田到户了,我父亲几位兄弟一共分了三头黄牛,一头母牛,两头小牛。我小干不了什么,放牛的任务自然就落在我身上。那时候我们都是几个小孩结伴放牛的,出发前就讨论往哪放,哪儿的草好。

先说说赶牛,赶牛是有方法的,不要牵着绳在前面走。牵着走牛爱走不走的,走不快。而是拿着绳子在后面赶,牛也走得快,走不快就用绳子打牛屁股。如果牛过田埂的时候扭头吃禾苗就用力一抽绳子,绳子是系在牛鼻子上的,牛头一歪就吃不到了。然后屁股来上一鞭,走都走不赢。

图片[1]-回忆儿时的放牛乡村生活-乐学小窝
我小时候的放牛乡村生活

农家牧童

这种方法只适用赶一头牛,如果赶多头牛就先把牛绳绕在牛角上,用一种竹蔑织的半圆形竹兜把牛嘴套住,这样它就吃不到禾苗了。到了山脚下把竹兜取下,牛会自个上山。如果是牵着绳子赶牛,到了山脚下也是把牛绳绕在牛角上,牛会自己跑去吃草。

为了方便役使,牛一般要串鼻,就是用一种铝的或铜的不生锈的金属圈把牛的鼻子串住。一般在牛一岁半的时候进行。小牛刚出生的时候吃奶,不吃禾苗,不用串,太小也串不了。等长到一岁的时候为了方便驱赶,就用绳子织个套把它的头绑起来。到一岁半的时候就用绳子把它固定在树头,然后用金属圈快速穿过鼻子。这种功夫一般都由有经验的老农执行。

图片[2]-回忆儿时的放牛乡村生活-乐学小窝
我小时候的放牛乡村生活

牛背上的牧童

公牛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就会发情,发情的公牛脖子变大,肩上的肉隆起,叫“发颈牛”。发情的公牛爱骚扰母牛,爱打架(这应该属于争夺交配权吧),很难役使。特别是水牛,打起架来不要命,十几个人都拉不开,一个往往把另一个打死。死一头牛对农民来说损失很大,所以农民绝对不允许水牛打架。黄牛打架则没有那么厉害,体型力气方面都比水牛差,很轻易拉开,也不会把对方干死。

那么阻止公牛打架有什么办法?就是把它们分开放养,这头在这座山,那头在那座山。即使这样,有时两头牛在对面看见对方还是会跑过去干架。为了彻底杜绝隐患,对于个别太犟的牛只能采取最后一招:阉割。

图片[3]-回忆儿时的放牛乡村生活-乐学小窝
我小时候的放牛乡村生活

放牛兼砍柴

我五六岁的时候就亲眼看见过别人阄割公牛。水牛则是用绳子固定在树头,用利刃将牛的两个睾丸割去,然后抹上锅底灰消炎。黄牛则是用绳子把牛放倒,四肢绑紧,然后用一种特制的油(应该是消炎止痛的)涂抹牛的阴囊,最后用一个长条形的木夹子夹住牛的输精管。一个大汉则举起大锤猛砸木夹,目的是把牛的输精管砸断(或萎缩)。

随着大锤的砸下,牛发出“哞,哞”的惨叫,眼泪流出,四肢一阵抽搐,那惨状无法形容。这是要命根子的事,能不痛比锥心吗?估计牛能说话还不把阉牛的骂个半死。大概砸了个一二十锤,阉牛的摸了下,估计输精管都断完了才放开木夹子。牛则半天都站不起来。阉割过的公牛阴囊日后会萎缩,性情变得温顺,也容易长膘。一句话:丧失了雄性,变得母性化。

图片[4]-回忆儿时的放牛乡村生活-乐学小窝
我小时候的放牛乡村生活

哥妹俩放牛

回头再说说放牛,我们是一天两工,早上6点放到11点,下午2点放到6点。放牛的时候要跟上看紧,有的牛很调皮,明明刚才还在山上,一会儿就会溜到山下吃禾苗。如果这样会被长辈骂死的。我们为了教训牛,就会用藤条使劲地抽牛。但即使这样,馋嘴的牛还是不长记性。我们结伴放牛的目的也是为了互相照应,多一双眼多一分警觉。

放牛说累也不累,说不累也累,看你放的牛听不听话。有的牛爱到处跑,这山看那山高,以为那边的草好。这样就把小主人累得半死。有的牛老实,定定地吃草,小主人就可在山坡上躺一会儿,甚至打个盹。我们那里属于粤西,山上种有很多橡胶树,树下很阴凉。我们放牛的时候有时间也会捡一点柴,绑成一捆,回家的时候带上。农村孩子都这样,力所能及地帮家里分担。

图片[5]-回忆儿时的放牛乡村生活-乐学小窝
我小时候的放牛乡村生活

雨中牧童

放牛最辛苦是雨天,冬天。夏天的时候忽然一阵雨会把你淋得像落汤鸡。山上又没有躲雨的地方,戴的斗笠又小,根本挡不住风雨。我们几个小孩只能背靠背站着,尽量减少雨水的冲涮。不过夏天都是大雨大停,下不了很久。雨过一会儿,衣服又干了。

最难熬的是冬天,山上风又大,草又少(枯黄了),牛就爱乱跑。这时候我们一般都选择吃过早饭后9点放牛,放到下午4点收工,即一天放一次。这样就避开了早晚温度低,而恰好中午温度高。收工后就喂牛秋收后的干稻草,其实一般都是靠干稻草过冬。冬天山上根本没有多少草,不过还是要放牛出去运动下。

图片[6]-回忆儿时的放牛乡村生活-乐学小窝
我小时候的放牛乡村生活

牛背上的牧牛人

除了冬天,平时我们一般下午6点赶牛回栏。回来的顺序是一样的,用竹兜把牛嘴套上,以防吃禾苗。赶牛回到牛栏后还要用湿稻草或干枯叶熏蚊子,夏天蚊子很多,不然牛一晚不得安宁。熏蚊子的方法是用半干不湿的枯草烧,一会儿就冒白烟。然后用扇子使劲扇,白烟所到之处蚊子落荒而逃。

时光过去三四十年,虽然现在在城里谋生,但还是时时想起小时候放牛的情景。我想等我老了,在城里混不下去了就回乡下放牛。我喜欢那种接近大自然的生活,这就是传说中的“返璞归真”,寄情山水,游牧而歌。现在农村人种田少,都用微耕机,根本就没有牛。山上都是草,齐腰高,走路走不动,放牛很方便。老了反正什么也干不了,卖他十头八头牛回来放。生活费也有了,又可游山玩水,何乐而不为?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