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为什么要车裂商鞅?

战国时期,各国先后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影响也最深远。

秦孝公初期,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的实力还很差。秦孝公积极从各国引进人才,进行变法图强。商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秦国的。

商鞅原是卫国的公子,姓公孙,名鞅。后因变法有功,被封在商地(今陕西商县),所以又称商鞅。

商鞅来到秦国后,向秦孝公大谈治国图霸之术,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和重用。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因为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去世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将商鞅逮捕。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

但是,经过变法的秦国真的富强了,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谓“车裂”,指的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不同方向的马车上,然后驱动马匹,硬生生将人的身体撕裂成五块,其残忍程度,骇人听闻。那为什么秦惠文王要用这么残忍的方式杀了商鞅呢?

有书君认为原因有五点:

一、商鞅变法影响力巨大,使得商鞅收获了大批的拥趸,秦惠文王恐商鞅功高盖主取代自己,一直在寻找“杀机”

商鞅总共在秦国实行了两次变法,且力度一次比一次大。

图片[1]-秦惠文王为什么要车裂商鞅?-乐学小窝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贵族等特权阶级的利益被逐渐分解,平民百姓有了更多的发展途径和选择。

此举,使得商鞅在收获了一大批恨不得他活不过明日的敌人的同时,也得到了大批的平民拥趸,且声望越来越高。

在秦国急需要发展的时刻,秦孝公可以力排众议,支持商鞅变法,但当国家趋于稳定,而商鞅却成为了宛如“救世主”一样的存在的时刻,秦惠文王心里就不舒服了。

再加上身边总有老臣进言,诉说对商鞅损害其利益的不满,文王对商鞅本就稀薄的信任愈发消失殆尽。

后来,随着拥护商鞅变法的人越渐增多,文王的危机感也越来越大。

他意识到,商鞅如此大手笔的改革,迟早有一天会改革到自己这个统治者的头上。

所以,他坐上皇位之后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寻找“杀机”,解决掉商鞅这个定时炸弹。

二、商鞅为人刻薄,又胆大包天,在秦惠文王还是太子时就屡屡开罪于他,为他后来的惨死埋下了祸根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如若商鞅聪明一些,早一点功成身退,指不定也不会成为君王们彻夜难眠的忌惮对象。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太史公司马迁对商鞅有过一句负面的评价,说他天资刻薄少恩。

确实,商鞅在酝酿变法之初,就敢对着一众老臣出言不逊。

彼时,秦孝公也怕众臣反对,所以犹豫不决,可商鞅倒好,一个人舌战群雄,愣是将甘龙、杜挚等旧贵族代表说得是哑口无言。

如果只是不畏权贵倒也罢了,可商鞅实在有些胆大包天,竟然不止一次地公然找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的麻烦。

甚至,在秦惠文王不小心触碰了法律,无法直接对他处以刑法之时,毫不客气地将秦惠文王的两个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抓来,一个实施了劓刑,被挖去了鼻梁,一个实施了黥刑,脸上终身带上了罪人的标志。

这种看似容情的做法,却直接触到了秦惠文王的逆鳞。

图片[2]-秦惠文王为什么要车裂商鞅?-乐学小窝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这件事,也为他后来的惨死埋下了祸根。

三、商鞅一边变法,一边为自己谋福祉,树敌太多,墙倒众人推

商鞅变法虽然从根本上提升了秦国的综合国力,可是它量刑太重,且手段苛刻,引得权贵、百姓均叫苦不迭。

并且,商鞅为了体现变法的可操作性,在自己的封邑实施新法的力度尤其地大。

他先拿身边的贵族子弟开刀,天天用新法逼迫他们改革,引得人人叫苦不迭不说,还怨气满满。因为,商鞅并不是个以身作则的人。

他贪图享乐,以变法的名义大肆修建宫阙。他还喜欢公报私仇,用变法最高执行官的身份四处排除异己。

甚至,每次出门,排场都极大,动辄就是数十辆的步战车,且车上都排列着身披盔甲的战士。

如此种种的举动,使得民怨沸腾,虽然拥护者不少,但反对者更多。

有人好心提醒他,如此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变革法,迟早会招来杀身之祸,可商鞅自信满满,并没有在意。

果然,很快,他就遭遇了墙倒众人推的惨剧。

四、商鞅的敌人们联合起来告他“谋反”,他求救无门,只能暂反,秦惠文王顺势镇压,得报大仇

公元338年,秦惠文王继位,闭门不出八年的公子虔突然联合多位士族大臣,共同进言称商鞅有谋反的心思。

秦惠文王虽对这条信息持怀疑态度,但奈何他也想杀商鞅已久,所以,他便顺势下了逮捕令,命令臣下全力逮捕商鞅。

不得不说,商鞅也不是愚忠之人,所以他一得到消息就跑路了。待逃得离王都够远后,商鞅又饿又困,便就近选择了一户人家打算借住一晚。

这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发生了。

因为商鞅在变法时,专门改革了户籍制度,留宿没有凭证的人是要被知罪的。所以,那户人家一看他没有凭证,就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

当时,秦惠文王的通缉令已经发往了全国,他又不敢直接告诉别人他是谁,只能憋屈地继续往外逃去。

可他一生树敌太多,哪怕去了外国,也几乎没有人愿意收留他。无奈,商鞅只能被迫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为了自保,他开始派兵攻打隔壁的郑县。

这下,商鞅谋反的罪名彻底被坐实。秦惠文王得到消息后大怒,派了大股的部队出发去增援郑县。

图片[3]-秦惠文王为什么要车裂商鞅?-乐学小窝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最后,商鞅战败身死,尸体被带回了咸阳。可秦惠文王看着仍是不解气,便下令将其车裂示众。至此,横亘在大臣与君王间的恩怨,才算彻底了结。

五、商鞅变法的本质实在冷血,是历史的反动,本就不容于人民和国家

商鞅被车裂,看似是矛盾积累到极致,然后由秦惠文王出手,公报了私仇。事实上,哪怕文王不动手,商鞅的惨死,也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为,商鞅变法的理念总体是对历史的反动,是反人类的。比如他认为国家要强盛,其实不需要额外发展些什么,只要老百姓弱就行。

百姓日子难过,就会想方设法努力求发展,如此这般,社会自然会发展,国家也自会强盛。

比如他认为,国家强盛的关键阻碍,是仁义、和平、善良、孝悌。

只有国家一直处于战乱状态,人民才不会被仁义、和平等阻碍国家强盛的思想侵蚀。摒弃了这些阻碍源,国家必然会逐渐强盛起来。

如此“弱民”“愚民”的做法,完完全全是在为国家那座机器服务,而完全忘记了国家的根本应该是人民。

在这些反人类思想的引领下,秦国虽有了快速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根本上是畸形的,迟早会被历史所淘汰。

所以说,商鞅虽算得上是个伟大的改革家,但同样,他也是个卑鄙的阴谋论者。他主张的变法冷血无情,是历史的反动,本就不容于人民,所以,就算不是秦惠文王对他实行车裂,也会有别的“卫道者”出现,对他处以极刑。

大凡历史上的每一场变革,都要以流血牺牲作为代价。商鞅作为商鞅变法的主要负责人,最终以身殉法.

有其历史必然性,也跟他个人的性格及为人处世的准则息息相关。秦惠文王下令将他车裂,虽有公报私仇之嫌,但终究是商鞅素所倡导的变法太反人类,自寻了死路。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