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己跟自己下棋

有时我们会在电视剧中看到,有的人自己盯着棋盘,自己在跟自己下棋,刚开始会想,这不是矛盾吗,这样哪一方都赢不了,难免会有偏袒。所以这样下棋是最难的,让自己推翻自己,然后下一步棋再遏制自己上一步棋。

这相当于左右手互搏,左手打右手,哪只手都下不去狠手,肉都是长在自己身上,都知道疼。

这种训练也是自我反驳和自我思辨的训练,在独立思考时,自己推翻自己的观点,然后再总结补充自己的新观点,如果有漏洞,还可以继续推翻。

反驳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反驳,向父母证明某一件事情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桌子上的碗不是我打碎的,是家里的猫调皮的时候碰掉的,过错不在我一个人身上。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在学校中会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我们会通过反驳和辩论,来陈述我们自己的观点,相同的题目也许还有别人解答方式。在辩论时,我们会批判别人的观点,熟练运用这项技能,就会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比如竞选,比如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

反驳,其实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我们总是又一种潜在的渴望,那就是拼命证明我们是对的,我们不仅想要表达我们自己是对的,也要说服别人,让他们相信我们是对的,这种渴望建立起了我们对反驳最基本的观点,我们寻找论点,运用逻辑去否定和我们不同的看法。

学会自己跟自己下棋

当然这里的反驳不包括网上的杠精,杠精反驳别人是不看观点适合合乎逻辑的,他们大多时间是为了杠而杠,即使逻辑合理,他们也会找别的漏洞和杠眼和抬杠,这种恶心人的行为是不提倡的。

比反驳更重要的是思辨,如果我们的反驳只是聚焦于如何证明自己是对的,那么,你往往会变得越来越固执,己见而无法吸纳别人的意见,如果遇到偏执狂,几头牛都不一定能拉回来。

反之,当你把反驳只当做是一种工具,在反驳的同时,听听另一种声音,再把不同的思维逻辑融合起来,那么你对问题的思考会更加深邃,而这也正是思辨的力量。所以辩证的看问题,是一种智慧。

预设立场,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也就是当没有立场的时候,可以预设一个立场,预设的立场未必是合理的,且先当做是一个参照物,方便理解和审视问题而树立的。

当看到一个人行动时,往往会揣测他是否会有不良动机,而不是看他所做事情的好坏,当学到某种新方法时,总是想到这种方法是不是无效的,而就不愿意去实践,哪怕一次。这种消极心理,凡事总是先往坏处想的心态,也是不提倡的。

我们总是有某种倾向性,对于自己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常常抱着无条件接受态度,这种先入为主的心理,会让我们在面对客观问题时,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我们无法把自己放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往往没有全面的思考,很容易便陷入某种偏执的认知,而不自知,不自知是最可怕的。

思辨的本质就是我反驳我的过程,否定可以产生思辨,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如果第一个反应就是对自己提问,它的本质是什么,从这开始就是深度思考的第一步。

当我们预设立场之后,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还会去外界去寻找偏向性的观点,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证据,而很少看那些反对的答案,因为那些反对的答案是与自己预设的立场是相悖的,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的第一反应是排斥,而不是第一反应去提问,这种观点是否存在合理性。如果第一反应是排斥,就很难再接纳其他的可能性。

所以,不要预设立场是思辨的第一步,第一反应或者第一印象未必是真相,不要被刻板印象迷惑

比如山东人都会开挖掘机,四川人都是骑大熊猫上学,山西人都是煤老板等等,并不是,不要被道听途说的刻板印象迷惑,地域炮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遇到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甚至当你在没有深度思考之前,你根本不知道你所探讨的究竟是什么?当你真正探索之后,你会发现你其实关心的根本不是颜色的黑白,还是形状的大小,你关心的根本不是明天的天气,还是出门需要穿什么衣服。

养成作反驳的习惯,其实就是思辨能力最关键的训练,每当遇到一个问题,或者有了一个模糊的结论时,都习惯的思考,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

所以不要盲目自信,始终要保持怀疑的态度会让自己思考更全面,当然怀疑的态度不是优柔寡断 。

展开来讲,这种可能性包含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这个结论的因果是什么?它可靠吗?我能从相反的观点解释这个事情吗?是否存在例外的情况?例外到底是违背了什么共性才使其成为一个例外?

比如有人告诉你一个关于教育的典型观点,家长应该对孩子严厉,那么你第一个反应就是思考,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不严厉,会出现什么的后果?对孩子严厉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教育孩子?

这些后果可能会过度放纵,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可以通过严厉来解决吗?无论可否,通过严厉解决,在这里,严厉及时被当成一种矫正手段,紧接着可以继续思考,严厉一定是好的矫正手段吗?有没有更好的矫正手段?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如果你已经分析到这里,应该可以得到一个更清晰的观点,本质上,教育的好坏和严厉与否并没有太大关系,严厉只是教育手段的一种,关键在于家长也没有其他有效率的矫正手段,如果家长能够更了解孩子,发现在某些情境下,有更好的激励孩子的方式,那么显然严厉就不是最好的手段了。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分享被动收入项目大全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