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忘记曹靖华先生的谆谆教诲

1984年秋季,我在文化馆奉职创作辅导员,为了出版《建国35周年灵宝优秀文学作品选》,专程去北京拜会曹靖华老先生。

那时候去卢氏县,灵宝是必经之路。解放前后,曹先生回卢氏必然在灵宝居留一两天时间。地方上接待的单位就是宣传文化部门,我有幸参与接侍事务。有时邀集文学爱好者召开座谈会,有时候安排食宿或车辆接送。因为有这层关系,又读过他优美的散文《飞花集》,内面有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顽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把卢氏和灵宝两个姊妹县的土特产,满怀深情地夸赞了一番。为了表示对先生的敬意,我每年都会买五斤灵宝大枣寄给他,有时也会收到他新版的赠书,用乡弟一词亲切称呼我。

那次到北京非常顺利。他在木樨地的寓所接见了刘育贤老师和我两个人。他的女儿曹苏玲已退休在家,为了避免时间长了影响父亲休息,和我们约定谈话时间不超过30分钟。曹先生见了家乡人非常高兴,让女儿不要限制时间。见了老先生高山仰止,在寓所连大气也不敢出。趁着刘育贤老师和他晤谈,我环视了宽大的客厅兼书房:屋子里简单地放着一组陈旧的皮沙发,沙发的扶手上己破了一个小洞,漏出内面的填充物。南向摆着宽阔的写字台,除了摆放着几摞中外文书籍,最值钱的就是一个从苏联带回的小闹钟,还有一叠从废弃纸张上裁剪下的各种纸条,长短宽窄都不一样。这是他不愿浪费纸张,给别人回信时用的稿笺。屋子里没有陈设装饰品,墙壁上只挂着三幅别人赠送的题字:一幅是茅盾,一副是巴金,中间的是宋庆龄主席。我一时惊诧地瞪大眼睛!看见这些宝贵的题词,比什么红木家具、贴金挂银都珍贵,让豪绅巨富都会感到羞愧。人生格局谁能比,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是我想起先生的另一件事。那一年被抽调到洛阳地区文联,协助创办了文学期刊《洛神》。文联负责人写信求曹先生题字。曹先生随即回了一封信。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对故乡创办文学期表示祝贺,然后写了几句发自肺腑之言,他劝慰故乡的青年,多学一些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类,对国家有好处,对自己也有益,行有余力,再涉及文学。“不要像我,弄了一辈子,还是半吊子”。“半吊子”在豫西方言内是半桶水的意思。当时这封来信,在编辑部里引起很大争议,同仁们希望老先生鼓励故乡青年潜心文学创作,他却兜头泼了一盆凉水,而且对个人来了一句自谑的调侃。现在看来,曹先生目光深邃,洞察未来,几十年前,就豫见到文学的没落,会成为小众文化。

曹靖华前辈是著作等身的当代文学大师,被鲁迅先生比喻为从俄国盗来革命火种的人,也是他把现代汉语成功地推广到苏联,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鲁迅文集》中唯一篇碑文,是他为曹先生令尊撰写的《曹植甫先生教泽文碑》,至今仍矗立在卢氏五里川盆地上。

图片[1]-不敢忘记曹靖华先生的谆谆教诲-乐学小窝
不敢忘记曹靖华先生的谆谆教诲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