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唯成分论”

我是一个50后,现在回忆一下我记忆中关乎我们那个年龄段唯成分论的那些事。

首先声明,我家是正宗贫农,解放前全家再外村给地主种地,我这些回忆存储就

事论事,供我们同龄人回忆分享。

记得上小学时,在生产队把家庭成份看很分明,但学校内的学生没受什么影响。地主

富农家庭出身的学生当班干部的有,评为三好学生的有,那时候主要看学生表现和学习,

我清楚的记得,我们队一个富农家庭出身的姑娘,由于品学兼优,被保送上了师范学校,

我们上小学时家长经常以她为榜样激励我们好好学习。1965年我考生初中,那时候考上初中

的很少,那几年我们队4个初中生,有2个出身地富家庭。

图片[1]-我记忆中的“唯成分论”-乐学小窝

文革开始唯成分论可谓走向了巅峰,所谓的“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成了一句空话。记得

最清楚也是最奇葩的是,文革初期我们这些学生不是谁不谁都可以当红卫兵的,那个人人都可以成立造反派组织戴红袖章闹腾是后来的事。一开始的红卫兵要查祖宗三代、直系亲属,像参军一样政审,我所说的奇葩是当时竟有人推出,红卫兵必须是贫下中农出身,中农出身只能成立红外围组织。尽管当时只是一个提法,也足见那会唯成分论的厉害。

再后来,我们下学了,当时不光上大学要推荐,高中也一样。别说地富出身了,就连我这贫农出身也没份,不是干部家庭,本族里又没有干部你想都别想。所以现在有些人说那时候公平呀,完全是扯淡。我们的年龄段也到了征兵的时候了,征兵政审的严格自不必说,直系亲戚成份不好都不在招收之列。何况地富出身,可当时地富出身的也必须去报名,否则就是不愿意保卫祖国,想想他们报名时的感受吧,

再后来,要谈婚论嫁传宗接代了,谁愿意嫁地富家庭,于是催生了换亲,换亲是他们永远抹不去的屈辱。那时候我们村一个地主出身解放后当教师后被打成右派回生产队专职挑茅桶,他看到这些情况后自嘲说,自古以来皇帝家都是换亲呀。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