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才是孩子学习的根本动力?天赋兴趣!

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违背了教育应有的宗旨。教育宗旨必须能够激励人才辈出,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却在压抑顶尖人才成长。

第一,中高考制度不当。

中高考制度直观地看,它是教育过程中的遴选方法,但其本质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枢纽。它必须承载的任务是:33

1,往上承接教育宗旨,倡导正确的人才价值观,激励下一代向某个领域的高度努力,成为民族发展所需的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可当下的遴选制度逼迫孩子在多个领域齐头并进,补短抑长,不利于人才成长。

其次是不利于人才辈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需要各种人才。这就注定了:遴选制度必须给各种人才一个成长途径,而不是只有独木桥。这无疑会阻碍很多类型的人才成长。

2,中间指导学校家长包括机构正确地教学,力求将孩子的喜好与擅长成为能力,这才是一生用得着的能力。当下的遴选制度的考试内容过于宽泛,超出了大部分孩子的学习能力,逼迫孩子反复刷题死记硬背补短板,只训练了一时记得住的本事。而这些一时记得住的东西又难以形成今后的能力。君不见不少的考生在走出考场后愤怒地烧书!这是在发泄、在抗议!

3,往下要指导孩子根据自身的喜好与擅长早日立志,规划今后的人生。可当下的考试内容过于宽泛,没有明确的领域指向。这势必会逼迫孩子只追求卷面高分,将学习的唯一目标只是考上大学,并不知道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君不见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优先选择分数够得上的学校而不是该学什么专业,而且在选择专业时,也是根据周围人给出的就业参考。

第二,当下的遴选制度还存在一个盲区。没有给考生规划人生一个清晰的指导。即:考生不清楚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大学适合学什么专业。高考录取也是在乱点鸳鸯谱。即:只是面对分数,并不知道所录取的考试是否适合学习所录取的专业。我把这称为“志愿与录取两头盲”。最终导致没有把合适的人才坯子放到适合的位置(将适合学某个专业的人录取到对应的专业),这样,学生才有学习与钻研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培养出顶尖人才,回答钱学森之问。

第三,建议:

1,大学各专业应该将所需的中学学业基础预先公布,由教育部编写成册向学生发放。如此,学生才会根据自身的喜好与擅长规划今后的奋斗方向,引导青少年早日立志。我经过反思,一般的知识有高中学业基础就足够了,需要成为某个专业学习起点的科目不会超过三门。

2,录取工作。

本着“先定专业领域方向,再看能力,择优录取”的选择,各大学只在预先公布的知识组合中录取适合的考生。让考生只与自己的同类人才竞争,不以总分压抑其它人才。这才是对人才的公平。也让大学录取工作对人才坯子有清晰的认知。不再以总分抓瞎。不适合学习本专业,总分高又有何用?人家本就是其它专业需要的培养对象。只有这样,才能破除唯分数论。

3,改革考试卷面。

凡是在高中学业考试中考过的内容,在高考中不再考试。仅此,就可以刷掉卷面70~80%的重复考试内容。适当增加相当于大一大二的基础题。目的是评估考生在他擅长的领域学到了什么程度。

学业考试不能超纲,选拔考试是应该超纲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区分不同考生的兴趣强弱与能力高下。

题目不多,没有偏题怪题,但层次鲜明,唯有向高度学习的考生才能获得高分,避免考生反复刷题死记硬背。

4,考卷最后要求写一篇短文,阐述考生对该科目的认知、发展前景及志向。这也是在录取工作中重点考量的。

对于非汉语类专业的考生,这相当于兼考语文。

5,考生根据和大学各专业预先公布的知识组合,依托自身的喜好与擅长,自报三门科目参加高考选拔,这等于在宣告自己属于那一类人才。不以总分压抑其它人才,这才有利于各种人才脱颖而出,而不是像当下,都去挤独木桥。

这对于孩子也是最大限度的减负:是什么人才就该学什么知识。减负不是要降低学习强度,而是要减少无谓的学习宽度,集中精力往高度学习。

6,及早开设哲学课。哪怕只是学点基础: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对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有很大好处。缺少哲学课,无论学习哪个领域的知识、分析某个问题,都不可能达到知识结构完整的境界。

第三,因材施教还只是挂在嘴上。

很多人——包括老师家长们,都把因材施教理解错了,以为因材施教是老师的任务。殊不知教师一点责任也没有。

因材施教是教育体制的责任。比如实行走班制,学生依托自己的喜好与擅长,选择性的听课学习,而教师仍然是按部就班地上课。

实行走班制后,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学什么科目,但至少要求获得两个A。哪怕是音体美或其它科目。

对于教育体制,必须为所有学生提供教育资源的保障。说得极端一点:十来岁的孩子学到了微积分,那就必须有适配的兴趣班,有人教他微积分!

一句话,学生依托天赋兴趣学习,教育体制必须围着学生转,把学生的天赋兴趣打造成能力、把学生的擅长提升到极致。这才是因材施教。

四,呵护孩子的天赋

过早地对孩子进行知识灌输,必定会把孩子的精力和注意力引向大人规定的方向而毁掉孩子的天赋。毁掉天赋是人一生最大的损失!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动力。我认为动力科分为三类:天赋兴趣(我喜欢……)、使命感(我必须……)和被迫(我只能……)。

天赋兴趣是与生俱来的最强大也最能持久的学习与钻研动力,是百分百的内驱力,是顶尖人才不可或缺的最基本动力。孩子的学习进度决不能超过其智力增长速度,保留孩子的童真与快乐,因为孩子的天赋兴趣就在其中。毁了孩子的天赋,就是毁了未来的顶尖人才!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