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中国话,乡音终无改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说着不同的方言,但都可以统称为“中国话”。

据网上统计,目前流传量广的官方划分,中国话分成十大方言,除了官方的普通话,全国人民几乎都能听得懂外,其它九种方言之间,要是没了普通话作为桥梁,基本上是无法沟通的。

这九种分别为晋语、吴语、徽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平话和客家话。一个地方的的文化水准,民俗风情,也尽在方言中才能意会,而朋友之间,有时候还会以学对方的口音方言为乐趣。

图片[1]-都是中国话,乡音终无改-乐学小窝
都是中国话,乡音终无改

我是广西人,小时候,在南方这座三四线小城市,这里的方言,有壮语,平话,客家话。但大多数时候,无论是家里人,还是老师,大家聊天时,说的都是带着本地口音的粤语。

在幼儿园里,老师上课,也用的带着本地口音的粤语,或教我们唱《射雕英雄传》里的粤语版《满江红》,抑扬顿挫,煞是好听,至今仍然记得。

或用粤语教我们念“离离原上草”、“烟花三月下扬州”……一直以为,同一个世界,同一种语言,就是我正在说的那种。

直到上了小学,第一节语文课,我才知道,原来,这世界上,还有这种,字正腔圆地说着带儿化音的普通话。女老师是北方人,根本听不懂我们当地的方言,而从小习惯了本地方言的我们,同样听不明白她在说什么。

可她说话真好听,衣服也真好看,她红着脸努力让三尺讲台下的懵懂孩童明白她的意思,而初入学堂的我们,居然也很快学会了拼音。在教室里,说着和老师一样的普通话,下课铃声一响,教室里又换成了大家熟悉的方言。

那时候,还没有开始要求推广普通,于是,北方老师用普通话教着语文,数学老师用更浓重的方言口音给我们讲着应用题。

当结结巴巴地用普通话,背不下语文老师布置的背诵作业时,焦急之下,大多数同学和我一样,换成方言背,居然是一口气背诵到底的,听得语文老师目瞪口呆,却也拿我们没办法。

跟着说普通话字正腔圆的老师学习,却说着平卷舌不分,“n”和“l”不分的普通话。身边的人,大多如此,自然也就不觉得自己的“普通话”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图片[2]-都是中国话,乡音终无改-乐学小窝
都是中国话,乡音终无改

上了大学,在宿舍中学说各地方言有的是机会,只看你是否有耐性和天分。

我倒是厚着脸皮,今天学些闽南语,明天学说些客家话,随意地寻找着不同乡音之间的差异乐趣,如今想起来,也有些可笑,因为,我哪种话也没学地道,时间久了,更是哪种话也都听不懂了。

后来工作以后,频频出差,遇到不同地方的人多了,与人交谈时,听到对方一开口,就会猜到对方是哪里人。

猜对了,不论是否同乡,是否都在同一个地方呆过,都会有一种,他乡遇故知之感,莫名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至于现在出生的这一代,从小开始学说的,基本上都会是发音标准的普通话,有些家长,也会专门给孩子报名参加语言发音训练班。于是,方言对于现在许多小孩子而言,更多的就是,会听,却不会说了。

也曾努力试着把平卷舌发音,语调进行练习,面对说着带儿化音,普通话发音纯正的北方同事,将方言口音减到最少。

可一个转身,我依然会把“难受”说成“蓝瘦”,把“是的”说成“四的”,,把“开始”说成“开齿”,把“行不行”说成“得不得”……

年纪已经不小,学语言也许错过了最好的时机,那就保留些乡音,与孩子之间,多些发音差异之间的小乐趣吧。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