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家访的心得

当教师这么多年,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第一次去学生家家访。

与其说是家访,倒不如说是参加葬礼。因为这个学生死了。

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到一个江南的小城任教。所在学校是个县级中学。这个中学是刚刚从乡级中学转为县级中学的,就在县城的郊区。学校的故址是一片坟山,它的东、南、西三面是稻田,北面是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小石桥。过了石桥,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进入一带低矮的山。山梁上有一座水库。水库不大,不超过二百个平方。过了这一带山梁,一个小村庄在一片水田之间,这里就是这学生的家。

图片[1]-第一次家访的心得-乐学小窝

跟我一起进入这个学校的,有十几个校友。我们毕业于同一个学校,一起来到这个所谓的县级中学。教师宿舍是一排低矮的土坯房。墙是土,地面上也是土,坑坑洼洼的。我们十几个男女青年,来到这个“穷乡僻壤”,一下子好像把这个地方给点燃了。这里的几个老教师说,你们来了,这个学校才有了生气。

我们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上打球、踢球,晚上,则在宿舍里面谈天说地,大呼小叫地打扑克、下棋,倒未感觉到被发配的哀愁,倒是有改造天地的抱负。

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就被领导“看重”,让我当高一一个班的班主任。

刚刚当了一个多月,夏天还没有过去,秋天还没有来。突然有一天,有个学生来告诉我,说我班上一个学生死了,是淹死的。他那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去路边的那个水库里面游泳,淹死了。

我仔细地回忆起这个学生的点点滴滴。虽然我当班主任的时间不长,但是对这个学生还是有点印象。他人长得比较文静瘦弱,说话细声细气。脸不像一般农村小孩那么黑黢黢的,而是白净。他写的字,方方正正,但是偏小,只占到一个方格子的四分之一。

第二天下午,我在宿舍里面跟同事闲聊。我们谈到这个死去的学生,那个同事说:“你班上那个学生叫什么?”我说:“他叫*细钧。”

“是个什么样的人?”

“很老实的一个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命苦。他写的字很端正,但是很小。“

这个同事听了,若有所思,说:”我班上也有个字写得很小的学生,身体好像不太行。家里也很穷。“

”是不是字写得小的人,都命不好?“

”有可能吧。“

”那么,要想命好一点,是不是就应该把字写大一点?“

……….

就在我们胡扯的时候,门外来了一个人,是管后勤的副校长。他对我说:”你们班那个学生死了,我们应该去看一下,要不,人家会说我们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我说:”好。“

于是我跟着他,一前一后,向这小孩所住的村庄走去。

走到山梁上,看到一个水库。那个校长说:”就是这个水库。“我认真看了看。这个水库并不大,水也不多,而且混浊,像黄泥汤一样。很难想象这里会淹死人。到底是自己贪玩去游泳,还是这里有点邪气,有什么东西把他拖下去?我这样一边走,一边胡思乱想,迷迷糊糊就到了他的家。

灵堂设在房子外面,围着一大帮人。也没有花圈,大概是因为死得不吉利,年龄又太小吧,毕竟只有十四五岁,还没有成人。死者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看到我们来,很感动,赶紧倒水递烟。其中一个年纪大一点的长者,问我说:”这个伢儿平时在学校里怎么样?“

我能说什么呢?我说:”是个好学生,学习很认真。“

这个老者回过头,走几步,到一个蹲在地上的女人身边说:”他老师说,他是个好学生啊。“他刚说完,那个女人就放声大哭起来。整个人群都骚动起来。

我不记得我是怎么回到学校的。

我教书三十多年,能记得住的名字的学生,寥寥无几。但是,这个学生的名字,那腼腆的白净的脸,她母亲听到他是个”好学生“时的大哭的情景,总是在我的脑海里,像刀刻的一样,抺也抺不掉。我时时提醒自己,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站着疼他爱他的父母;在每个母亲的眼中,孩子都是宝贝,当老师的,应该照看、教育好他们。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