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者为俊杰,刘禅和李煜就是最好的案例素材

适应环境、适应变化,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但是,你又不得不面对外界的舆论压力和心情的需要等问题,因此,有三个问题有待我们去思考:

一是适应环境问题与适应人心问题的冲突;

二是满足生存需要与满足心情需要的冲突;

三是苟延残喘地活着与生命有意义的冲突。

在探讨这三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把刘禅与李煜做个对比。

图片[1]-识时务者为俊杰,刘禅和李煜就是最好的案例素材-乐学小窝

首先我们来看看刘禅。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被称为蜀汉后主,他在位41年,后被司马昭消灭。司马昭为防止后主刘禅在成都闹事,就把他封为安乐公,并将全家老小和原先的文武大臣都带到洛阳集中看管。

有一天,司马昭大摆筵席,款待刘禅和原蜀汉文武大臣。大家有说有笑,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宴席上,突然演奏蜀中的乐曲和歌舞,蜀汉老臣们看了之后,怀念亡国之前的景象,个个泪流满面,但是刘禅看的津津有味。

这时,司马昭故意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国啊?”

刘禅不假思索地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此话一出口,满座皆惊,蜀国旧臣们满面羞愧,就连司马昭也大吃一惊,心想:这是个大傻子,还是大智若愚?一时也搞不清。但看刘禅安详快乐的样子,也打消了顾虑,因此,刘禅保住了生命。

与刘禅命运相似的是南塘末代君主李煜。李煜出生在金陵,继位后,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塘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虏到汴京期间,他怀念故国,写了下大量感怀故国的诗词,最后因写了《虞美人》一词,被宋太宗毒死。

图片[2]-识时务者为俊杰,刘禅和李煜就是最好的案例素材-乐学小窝

我们了解了这两位王孙,探讨的第一个问题:适应环境问题与适应人心问题的冲突。刘禅是适应环境的高手,什么家国情怀,只要快乐就行了,而他的大臣们却感到他太没有人情味,连司马昭也感到这人没心计,因此没有杀他。而李煜怀念故国的情怀,赢得了人心,但却遭到杀害。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平常人虽然没有那么大的起落,但时过境迁,你是为自己活着呢还是为别人活着?

第二个问题是满足生存需要与满足心情需要的冲突。如果只是满足生存需要,你就别想得太多,只要活着就行了。如果不仅能活着而且还能开心,这就没有冲突了。刘禅就是这样的人,从来不想的那么多,安乐公,真是名符其实。李煜就想得太多了,生死还不确定,还满脑子里春花秋月,说明他还在向往过去的生活,因此被杀掉。

我们现在很多人活得不快乐,是不是应当学学刘禅呢?李煜这个人我们是学不了的,他不仅是个帝王,更是个大艺术家、文学家,他的诗词之美,不是平常人能学到的。

图片[3]-识时务者为俊杰,刘禅和李煜就是最好的案例素材-乐学小窝

第三个问题是苟延残喘地活着与生命有意义的冲突。刘禅这个人不仅能适应环境,也没什么情怀,只要活着就行,因此,刘禅这个人心里没有冲突。相同的遭遇,同样的落差,李煜就不一样,他的内心非常的痛苦,并且用诗词表达了出来。人在囹圄之中,还江脑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难免引起别人的猜疑。

相同的遭遇,不同的命运,给我们一个提示:人,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刘禅的大智若愚似乎更值得我们学习。

此间乐,不思蜀也,一个不回望过去的人,对将来也没有想法的人,这样的人是快乐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种对美好过去念念不忘的人,也是不知道将来走向何方的人,活着就是一种痛苦的存在。

最后再顺延地说一下《金刚经》中的一句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既然无心可得,为何不快乐呢?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