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要杀掉杨修?

杨修字德祖,东汉文学家,陕西华阴人,父亲是太尉杨彪。杨修其实并不是罗贯中所描述的那么张狂骄傲喜欢卖弄小聪明,而是为人恭肃,学问渊博而智敏。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旋任郎中,曹操爱其高才,委之以丞相府仓曹主簿之任。杨修之死,既不是因为他侮慢军令,更不是因为老曹妒才,而是他在二曹争储时中了曹丕的诡计,最终被老曹在肃清曹植党羽的风波中以“扰乱军心”的罪名诛杀。杨修其人天资不可谓不聪慧,看人看事儿也极其准确,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情商着实的不高。领导喜欢什么,他一眼就能看出来,但问题是看出来你别说出来呀,恃才放旷也得有点眼力劲,您说是不是。当然,曹操能作为曹魏的最高领袖,气量绝不可能狭窄,光脚迎许攸就能看出来此君绝不是讳疾忌医之徒,不会仅仅因为揣测上意就杀掉杨修。那杨修为什么会被杀掉呢?这里我们就要挖一挖问题的本质了。

首先第一个原因,也是许攸被杀同样的一个原因,作。

首先,咱们看看杨修干了什么事,一人一口酥、指示工匠改花园门、戳穿曹操梦中杀人,领导的面子往哪儿摆?这没算参与曹植与曹丕的夺嫡之争,花式的帮曹植作弊。杨修之所以这么做无非也就是想在领导面前卖弄一下自己的本事,为自己的仕途争取更光明的前景而已。但是,领导看到的只是你的聪明才智吗?他会希望有一个时时刻刻都能知道他真实想法的人存在吗?这不是危险的问题啊!这是要命啊!这比什么间谍都厉害啊!说实话,曹操能到鸡肋之故才宰了他已经够没心没肺的了。

其二,影响力。

你杨修卖弄卖弄自己的小聪明也无伤大雅。但问题就在于每次都说对,每次都中,这个问题可就不得了了。曹操手下谋士如云,看出这些事儿的,估计不止杨修一个,为什么别人不说?就你杨修敢说?你真是猜的?你这是丞相授意的吧!有的话不能直接说,暗地叫你杨修来传个话吧(杨修当时位居行军主簿,放在现在类似于战时机要秘书)!这样杨修的影响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扩大。当然,以杨修的能力是不可能成为司马懿这样的一代大奸雄(司马懿之所以成事,就在于隐忍二字,杨修要能隐忍,脑袋就掉不了了),但是对曹操来说也是一个隐患,就拿鸡肋之故来说,曹操当时未作出撤兵的决定,杨修听说暗号为鸡肋之后,便让随行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这事传到夏侯惇耳朵里之后,夏侯惇竟然信了,竟然在未询问曹操的情况下信了,这多大的事儿啊!上峰未下令,全军就准备开拔撤退了,曹操听见这个事儿,绝对是一脸懵逼,然后是急火攻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事情的重点不在于杨修传谣,而在于全军把杨修的谣言当成了上峰的命令。这种影响力,你说曹操不杀他杀谁?

曹操虽然爱才,但是为什么要杀杨修呢?我看来是因为:

1、杨修恃才傲物,很爱在曹操面前卖弄,原想得到曹操的赏识而加以重用,结果适得其反,曹操对杨修的这种行为很不满意。

2、杨修参与到了曹操立储大事上来,这无疑触动了曹操的底线,而杨修却仍然不知收敛,最终在汉中战役中以鸡肋为名胡乱猜测曹操的心思,被曹操处死。

帝王之家,最头庝的是接班人的问题,曹丕,曹植。都是曹操看好的人选,杨修站到了曹植一边,出谋划策,想方设法让曹植争宠,争位。当曹操决定了接班人是曹丕时,为了日后政权的稳定,避免兄弟争权,必须干掉曹植身后的操纵者杨修。

汉中之战,曹操进退两难,一句“鸡肋”的口令,让杨修送了命,大战当前,军令如山。主帅没下命令,杨修凭一句鸡肋,竟然叫部下收拾行装,准备撤军,动摇了军心,曹操正是抓住了他 扰乱军心的消息,命令刀斧手杀了杨修。并把首级悬挂与城墙之上。

有时候你在有才也不能臭显摆这样会让人很讨厌,不要说曹操我也恨。你厉不厉害,你聪明吗,有才吗?不要表现众人的眼睛是血亮的!爱显摆你在有才别人会讨厌。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