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关注结论,后果就是被割韭菜

不管是在抖音、知乎,还是在朋友圈,经常能看到“如果零成本做项目与月入十万”,“学会这三步,就能日入过万”等等,这些结论性的标题误导性很强,也很有诱惑性,信了就容易当韭菜。

这种陷阱,大多是思维惯性让我们产品的认知,这种认知让我们觉得是真的,只要怎么做,就会得到这种可观的回报。

之所以成为陷阱,是因为它往往是利用了简单的大脑,结合超级简单的事物,往往具有更强的信任感,而那些需要复杂推理的过程,往往会让我们望而却步。但是怎么不仔细想想,这种一日暴富的信息别人凭什么告诉你,有这种好事自己偷摸的做不好吗,难道天上真的会馅饼,如果是天上掉陷阱呢。

在网络上,关于养生、健康的一些谣言往往更容易得到传播,怎么治脱发,熬夜吃什么,怎么减肥等等,越容易让人焦虑的东西,就越容易被别人相信。而那些严肃认真地写的,并且对照实验设计的科普类文章,却无人问津,严谨的东西反而没人信了。

图片[1]-只关注结论,后果就是被割韭菜-乐学小窝

原因在于,那些谣言往往提供了一个吸引眼球的结论,而毫不提供结论是怎么来的,或者提供一个模糊的概念胡乱的解释一下,让结论和证据逻辑自洽,而对于很多人的大脑来讲,这就是最容易接受的内容了。

思维惯性的侧面,就是很喜欢结论性论述。

当我们听到任何一个对于我们来说很复杂的事情时,我们的大脑会开启判断模式,直接跳到最后,看结论是什么,直接看结论符不符合我们自己的认知。

如果结论和我们原有的认知相符,那么就加深这种认知,如果结论和我们的认知不符,那么就认为这个结论是错的,并试图找到证据来反驳这个结论的。比如熬夜泡枸杞的好处会自己找证据,但是熬夜的坏处会假装卡看不见,并且找些说辞给自己心理安慰。

如果你仔细看这个过程,就会发现在思维惯性之下,面对任何的新鲜知识,大脑其实是处于戒备的状态,大脑中的观点,拒绝被改变,如果新鲜的知识和已知的知识相同,那么就进一步固化,认知如果不同的,就开启反攻模式。

生活中要是遇到这样的人,就会发现很难说服他,太固执了,固执到无可救药,即使有观点可以反驳他,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就是不尝试别人更好的方案,简直比驴还倔。

这种党同伐异的大脑工作方式,会让我们根本不关心知识本身的价值在哪里,而只是乐于肯定自己已经有的知识,旧的知识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新知识的价值又体会不到。

如果你在学习和工作中长期采用这种模式,无论你在外界,接收到了多少的信息和支持,对你来说都不会有明显的提升,这样的努力就像是把自己放进沼泽地,想要拼命走路却又走不动一样。

怎样跳出这种思维惯性的陷阱,关键就是减少对结论的关注,转而聚焦结论背后的推理过程,从结论倒推每个关键节点

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大多数我们并不会进行如此深度思考,每天接受的信息太多,需要做的决定太多,我们需要依靠大脑的应激反应来处里很多事情,这样才能保持生活和工作的高效运转,如果每个问题都这样去思考,就会花费更多的脑力工作,大脑天性是懒惰的,会排斥思考。但是如果养成思考的习惯,把思考变成肌肉记忆行为,就是让打破思维惯性的陷阱。

我们在思考过程中,常常都有证明自己是对的的倾向,而很少去为对方的合理性在哪里,这种现象是非常强烈的,以至于忘记了我们的初衷,应该是通过专注的思考,实现更高效深度的认知和学习,然后去解决问题。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保持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就是当我们面对截然不同的结论时,可以撇开脑海中已经有了论点,重新站在对立结论的角度思考问题。

简单的来说,就是对自己不懂的内容敬畏,并且真诚当你面对任何新的信息时,都思考这样的问题,它是怎么来的?

无论这个问题的结论有多么的荒谬,只要他的推理正确的,那么就包含了某种正确的分析框架,可能会因为你的考虑更加完备,而得到不同的结论,也可能是因为最初假设的不同内容,而得到的结论不同。

总之,学习另一种框架完备的分析,或者是基于不同假设的分析,都显然有助于你增强对这个领域的认知,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更容易跳出思维,给自己设下的局限,不至于落入陷阱而不自知,不然摔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摔的。

思考的捷径只有一种,那就是步履不停,就在思考中才能学会如何思考,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路径。不要总是想着走捷径,很多捷径往往都是陷阱。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分享被动收入项目大全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